下表是某学者对某因素与某肿瘤之关系研究的资料. (1)该研究设计为什么类型的研究? (2)请计算
下表是某学者对某因素与某肿瘤之关系研究的资料.
(1)该研究设计为什么类型的研究? (2)请计算反映该因素与该肿瘤的联系强度值,并对结果作出解释。
下表是某学者对某因素与某肿瘤之关系研究的资料.
(1)该研究设计为什么类型的研究? (2)请计算反映该因素与该肿瘤的联系强度值,并对结果作出解释。
为了探索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HBV)的关系,某学者选择了某市各医院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30例,并按性别、年龄、职业、居住以及生活条件配对。随机选择30例其他肿瘤患者及30例肛肠外科病例作为对照组(1:2),对全部研究对象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了肝病史、肝炎史、家族史及有关暴露史。用ELISA试验方法测试了全部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以探讨HBV与PHC的因果关系,结果如下。
(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全部配对因素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基线状况可比。
(2)PHC患者全部有急、慢性肝病史或肝炎接触史(100%),而对照组仅为13%,差异显著(P<0.001,OR=6.7)
(3)PHC组与其他肿瘤组、非肿瘤组相比较,HBV流行率分别为90%,37%和27%(P<0.05,OR=7.6),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0%与13%(P<0.001,OR=5)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83%、23%与17%(p<0.05,OR=39)。
因此,本研究结论为HBV可以引起PHC。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全部配对因素均衡可比,因此结论可靠
B.全部研究对象均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调查,并且用统一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指标,因此结论可靠
C.研究设计合理,但样本数不够大,应扩大样本含量,分析结果方才可信
D.有关HBV感染的各项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中OR值均>4,因此结论可靠
E.对病例的选择未提供诊断标准和依据,病例来自"资料完整"者,可能存在选择偏倚,研究样本数偏小,结论不可靠
某医师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肿瘤的关系时,认为匹配条件应包括肝硬化
A.对,因为肝硬化是混杂因素
B.对,因为肝硬化和肝癌及肝炎均有联系
C.对,因为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原因之一
D.不对,因为肝硬化不起混杂作用
E.不对,因为病毒性肝炎首先引起肝硬化,然后才会发生癌变
某学者对200名肿瘤患者采用手术加放疗,其疗效与3年前只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自身对照
B.队列分析
C.病理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E历史对照
A.随机对照
B.自身对照
C.交叉对照
D.历史对照
E.空白对照
A.从因到果断研究
B.一次研究,能获得多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C.一次研究,能获得某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D.一次研究,能够获得多个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E.上述均可
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
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
A社会效益的分析方法B比较分析的方法
C逻辑分析的方法D社会调查的方法
A.现况调查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实验研究
E.生态学研究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