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罗琼 发布时间:2023-12-26
21世纪末,在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下: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2倍至8倍,陆地区域极端降水量将增加约40%。()
[判断题]

21世纪末,在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下: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2倍至8倍,陆地区域极端降水量将增加约40%。()

参考答案
简答题官方参考答案 (由简答题聘请的专业题库老师提供的解答)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网友提供的答案
位网友提供了参考答案,
查看全部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21世纪末,在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下: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2倍至8倍,陆地区域极端降水量将增加约40%。()”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至21世纪末,可能会发生的气候变化,除了

A.高纬度和赤道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加,中纬度和亚赤道干旱区域降水减少

B.季风系统影响范围可能增加

C.在一些区域导致季风季节的缩短

D.热事件、热浪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持续上升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根据全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根据预测,到20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B.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

C.没有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降到零下40℃

D.到203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是1850年的2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利用多个CMIP5下的全球气候模式,在“典型浓度路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在减排和高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分别增加约5%和14%。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利用多个CMIP5下的全球气候模式,在“典型浓度路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区域平均温度将持续上升

B.2030年前增温幅度、变化趋势差异较小

C.2030年后,在低排情景下,全国温度持续上升

D.在稳定情景和减排情景下,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将分别增加2.6℃和1.3℃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
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各国的利益,还关系到世界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非一地或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或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变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予以应对。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2.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 “我在这条江里开了46年的船,从没见过水这么浅”,年近六十、在龙船坪码头开船的李黄财喋喋不休地发起牢骚来。“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涨潮了”,李黄财说,“漓江水深至少都有1米多,你看看现在,许多河段只有60厘米深了。我的船小,吃水才40厘米,所以还能开,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估计也要搁浅了。”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 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道:“西南地区个别地区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给西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扶贫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因旱返贫的绝大部分是山区的农业人口。以云南为例,秋冬季节的干旱,导致云南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对当地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到他们15%的年收入。因此除了两百多万人因旱返贫,还有一千六百多万人贫困程度加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指出: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是132亿元,这个损失是(根据贫困人口数)可以算出来的,像云南人均减少收入676元,它就导致了有一百万人返到贫困线下,就导致贫困人口从五百多万上升到了六百多万。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各省扶贫办搭建联合执行团队,将捐助的扶贫善款利用好,帮助因灾返贫农户渡过难关、恢复生计。 4.进入2010年7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过程频繁,在东北地区上空,仿佛修建了一座大喷泉,不断向地面喷洒雨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攻势下,东北多个地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纪录纷纷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厄尔尼诺才刚刚把影响气候的指挥棒正式交给拉尼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尼娜现象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7月1日至8月4日,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成至一倍。7月19日至22日,辽宁铁岭大部、新民、新宾、台安等地的降水量甚至比常年偏多1~2.3倍;7月30日至8月1日,新宾降雨量达到12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8月4日至6日,辽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72毫米,创造了l951年以来的极值。辽宁7月至今的降雨量已经达到317毫米,接近于辽宁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辽宁全年降水量为647.8毫米)。 从7月19日至8月6日,辽宁先后经历了三轮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分别为7月19日至22日,7月30日至8月1日,8月4日至6日)。从北向南、自西向东,三次大暴雨的袭击范围,几乎覆盖了辽宁全境。不管是全省平均降雨强度,还是部分地区的累积降雨强度,都创造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 通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辽宁夏季一般气温偏低,降水接近正常值或者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拉尼娜出现时,容易导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多。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辽宁已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力Ⅱ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写入实施方案,相信以上举措将对改善气候环境、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5.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肃省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北山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北山上突发洪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沿着排洪沟两边修建的3个村庄的数百间房屋冲毁。 2010年8月8日下午,舟曲县城里最靠近北山的村子——月圆村(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基本上找不到完整的房屋。而在排洪沟的两侧,大部分的房屋要么被冲毁,要么被泡在水中,舟曲县城关一小在经过泥石流之后,只剩下了一栋教学楼,其余的教室和操场全部被冲毁;而城关镇政府的办公楼则被完全夷为平地。 泥石流灾害经过的是当地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21日,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l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6.当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正在熊熊燃烧。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专家称,俄罗斯的热浪和林火与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该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舟曲的泥石流灾难和全球其他诸多地区的异常天气,如南撒哈拉的严重干旱以及格陵兰岛彼德曼冰川出现大面积崩塌等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称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及面积”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警告未来会出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 虽然这些热浪、洪灾、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遥遥相隔,但很多科学家都坚信,在201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这些极端气候现象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也许一切都不是纯属巧合。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负责人阿斯拉尔(Ghassem Asrar)肯定地说,至少巴基斯坦大水和俄罗斯大火之间存在关联。 阿斯拉尔援引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这种关联主要是全球大气变率发生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变化,受到“封锁”和转移,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降水和异常高温。 不管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和亚洲国家的极端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个气象学上的明确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得到科学家公认的,即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有攀升态势。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基尔特·简·凡·奥德博朗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年夏天与过去60年相比显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经历着400年一遇的高温。有些地方甚至是千年难遇的高温。而巴基斯坦此次洪涝灾害也突破了80年来最严重气候灾害的纪录。 除了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水深火热”之外,芬兰也出现罕见高温,科威特被热浪席卷,南撒哈拉非洲地区严重干旱,波兰和德国东部发生洪水,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均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正如科学家们担忧的,这个令人忧伤的夏天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继续,未来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将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上的各种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都在比过去50年更常见。世界看上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7.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0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堤,摧毁了他的家。 “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是H.E.Maumoon Abdul Gayoom(马尔代夫)于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的人生活在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处于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估计,从l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会因海水环流或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会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沿河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8.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9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干旱事件增多。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9.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产生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人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0.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江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消融。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幅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都会给粮食生产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他地方。” 每个物种皆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置,有些生物会有较强的适应力,或者说“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但考拉却只能在有桉树的地方生活。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六七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现在已经可以确信一些蛙类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5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规模大。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 三、申论要求 (一)请概括“资料2~5”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10分)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结合“资料7”,谈谈你对文中“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三)认真阅读“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0分) 1.请结合“资料”,概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150字。 2.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谈谈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10分) 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措施得当。字数不超过200字。 (四)“资料9”指出,气候变化,90%以上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面对全球变暖趋势的继续,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请你谈谈高耗能企业应该作出哪些改变。(15分) 要求:准确全面,切实可行;条理清楚,表达简明;字数不超过250字。 (五)围绕“资料”主旨,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语言畅达,条理清楚;1000字左右。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给定资料1.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给定资料

1.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各国的利益,还关系到世界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非一地或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或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变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予以应对。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2.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

“我在这条江里开了46年的船,从没见过水这么浅”,年近六十、在龙船坪码头开船的李黄财喋喋不休地发起牢骚来。“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涨潮了”,李黄财说,“漓江水深至少都有1米多,你看看现在,许多河段只有60厘米深了。我的船小,吃水才40厘米,所以还能开,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估计也要搁浅了。”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

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道:“西南地区个别地区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给西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扶贫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因旱返贫的绝大部分是山区的农业人口。以云南为例,秋冬季节的干旱,导致云南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对当地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到他们15%的年收入。因此除了两百多万人因旱返贫,还有一千六百多万人贫困程度加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指出: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是132亿元,这个损失是(根据贫困人口数)可以算出来的,像云南人均减少收入676元,它就导致了有一百万人返到贫困线下,就导致贫困人口从五百多万上升到了六百多万。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各省扶贫办搭建联合执行团队,将捐助的扶贫善款利用好,帮助因灾返贫农户渡过难关、恢复生计。

4.进入2010年7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过程频繁,在东北地区上空,仿佛修建了一座大喷泉,不断向地面喷洒雨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攻势下,东北多个地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纪录纷纷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厄尔尼诺才刚刚把影响气候的指挥棒正式交给拉尼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尼娜现象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7月1日至8月4日,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成至一倍。7月19日至22日,辽宁铁岭大部、新民、新宾、台安等地的降水量甚至比常年偏多1~2.3倍;7月30日至8月1日,新宾降雨量达到12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8月4日至6日,辽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72毫米,创造了l951年以来的极值。辽宁7月至今的降雨量已经达到317毫米,接近于辽宁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辽宁全年降水量为647.8毫米)。

从7月19日至8月6日,辽宁先后经历了三轮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分别为7月19日至22日,7月30日至8月1日,8月4日至6日)。从北向南、自西向东,三次大暴雨的袭击范围,几乎覆盖了辽宁全境。不管是全省平均降雨强度,还是部分地区的累积降雨强度,都创造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

通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辽宁夏季一般气温偏低,降水接近正常值或者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拉尼娜出现时,容易导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多。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辽宁已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力Ⅱ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写入实施方案,相信以上举措将对改善气候环境、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5.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肃省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北山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北山上突发洪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沿着排洪沟两边修建的3个村庄的数百间房屋冲毁。

2010年8月8日下午,舟曲县城里最靠近北山的村子——月圆村(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基本上找不到完整的房屋。而在排洪沟的两侧,大部分的房屋要么被冲毁,要么被泡在水中,舟曲县城关一小在经过泥石流之后,只剩下了一栋教学楼,其余的教室和操场全部被冲毁;而城关镇政府的办公楼则被完全夷为平地。

泥石流灾害经过的是当地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21日,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l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6.当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正在熊熊燃烧。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专家称,俄罗斯的热浪和林火与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该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舟曲的泥石流灾难和全球其他诸多地区的异常天气,如南撒哈拉的严重干旱以及格陵兰岛彼德曼冰川出现大面积崩塌等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称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及面积”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警告未来会出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

虽然这些热浪、洪灾、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遥遥相隔,但很多科学家都坚信,在201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这些极端气候现象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也许一切都不是纯属巧合。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负责人阿斯拉尔(Ghassem Asrar)肯定地说,至少巴基斯坦大水和俄罗斯大火之间存在关联。

阿斯拉尔援引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这种关联主要是全球大气变率发生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变化,受到“封锁”和转移,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降水和异常高温。

不管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和亚洲国家的极端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个气象学上的明确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得到科学家公认的,即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有攀升态势。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基尔特·简·凡·奥德博朗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年夏天与过去60年相比显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经历着400年一遇的高温。有些地方甚至是千年难遇的高温。而巴基斯坦此次洪涝灾害也突破了80年来最严重气候灾害的纪录。

除了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水深火热”之外,芬兰也出现罕见高温,科威特被热浪席卷,南撒哈拉非洲地区严重干旱,波兰和德国东部发生洪水,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均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正如科学家们担忧的,这个令人忧伤的夏天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继续,未来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将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上的各种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都在比过去50年更常见。世界看上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7.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0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堤,摧毁了他的家。

“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是H.E.Maumoon Abdul Gayoom(马尔代夫)于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的人生活在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处于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估计,从l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会因海水环流或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会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沿河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8.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9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干旱事件增多。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9.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产生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人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0.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江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消融。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幅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都会给粮食生产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他地方。”

每个物种皆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置,有些生物会有较强的适应力,或者说“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但考拉却只能在有桉树的地方生活。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六七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现在已经可以确信一些蛙类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5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规模大。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

申论要求

请概括“资料2~5”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150字。

结合“资料7”,谈谈你对文中“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认真阅读“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结合“资料”,概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150字。

2.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谈谈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要求:分析思考条理清楚,措施得当。字数不超过200字。

“资料9”指出,气候变化,90%以上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面对全球变暖趋势的继续,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请你谈谈高耗能企业应该作出哪些改变。

要求:准确全面,切实可行;条理清楚,表达简明;字数不超过250字。

围绕“资料”主旨,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语言畅达,条理清楚;1000字左右。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l.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各国的利益,还关系到世界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非一地或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

或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变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予以应对。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2.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

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

“我在这条江里开了46年的船,从没见过水这么浅,”年近六十、在龙船坪码头开船的李黄财喋喋不休地发起牢骚来。“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涨潮了,”李黄财说,“漓江水深至少都有1米多,你看看现在,许多河段只有60厘米深了。我的船小,吃水才40厘米,所以还能开,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估计也要搁浅了。”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

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

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道:西南地区个别地区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给西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扶贫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因旱返贫的绝大部分是山区的农业人口。以云南为例,秋冬季节的干旱,导致云南小春作

物大面积绝收,对当地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到他们15%的年收入。因此除了两百多万人因旱返贫,还有一千六百多万人贫困程度加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指出: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是132亿,这个损失是(根据贫困人口数)可以算出来的,像云南人均减少收入676元,它就导致了有一百万人返到贫困线下,就导致贫困人口从五百多万上升到了六百多万。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各省扶贫办搭建联合执行团队,将捐助的扶贫善款利用好,

帮助因灾返贫农户渡过难关、恢复生计。

4.进入2010年7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过程频繁,在东北地区上空,仿佛修建了一座大喷泉,不断向地面喷洒雨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攻势下,东北多个地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纪录纷纷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厄尔尼诺才刚刚把影响气候的指挥棒正式交给拉尼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尼娜现象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7月1日至8月4日,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

期偏多三成至一倍。7月19日至22日,辽宁铁岭大部、新民、新宾、台安等地的降水量甚至比常年偏多1—2.3倍;7月30日至8月1日,新宾降雨量达到12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8月4日至6日,辽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72毫米,创造了1951年以来的极值。辽宁7月至今的降雨量已经达到317毫米,接近于辽宁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辽宁全年降水量为647.8毫米)。

从7月19日至8月6日,辽宁先后经历了三轮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分别为7月19日至22日,7月30日至8月1日,8月4日至6日)。从北向南、自西向东,三次大暴雨的袭击范围,几乎涵盖了辽宁全境。不管是全省平均降雨强度,还是部分地区的累积降雨强度,都创造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

通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辽宁夏季一般气温偏低,降水接近正常值或者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拉尼娜出现时,容易导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多。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辽宁已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写入实施方案,相信以上举措将对改善气候环境、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5.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北山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北山上突发洪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沿着排洪沟两边修建的3个村庄的数百间房屋冲毁。

2010年8月8日下午,舟曲县城里最靠近北山的村子——月圆村(受灾最为严重的村

庄),基本上找不到完整的房屋。而在排洪沟的两侧,大部分的房屋要么被冲毁,要么被泡在水中,舟曲县城关一小在经过泥石流之后,只剩下了一栋教学楼,其余的教室和操场全部被冲毁;而城关镇政府的办公楼则被完全夷为平地。

泥石流灾害经过的是当地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21日,在舟曲“8?8”特

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6.当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正在熊熊燃烧。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专家称,俄罗斯的热浪和林火与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该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舟曲的泥石流灾难和全球其他诸多地区的异常天气,如南撒哈拉的严重干旱以及格陵兰岛彼德曼冰川出现大面积崩塌等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称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及面积”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警告未来会出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

虽然这些热浪、洪灾、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遥遥相隔,但很多科学家都坚信,在201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这些极端气候现象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也许一切都不是纯属巧合。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负责人阿斯拉尔(GhassemAsra。)肯定地说,至少巴基斯坦大水和俄罗斯大火之间存在关联。

阿斯拉尔援引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这种关联主要是全球大气变率发生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变化,受到“封锁”和转移,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降水和异常高温。

不管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和亚洲国家的极端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个气象学上的明确

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得到科学家公认的,即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有攀升态势。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基尔特?简?凡?奥德博朗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年夏天

与过去60年相比显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经历着400年一遇的气温。有些地方甚至是千年难遇的高温。而巴基斯坦此次洪涝灾害也突破了80年来最严重气候灾害的纪录。

除了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水深火热”之外,芬兰也出现罕见高温,科威特被热浪席卷,南

撒哈拉非洲地区严重干旱,波兰和德国东部发生洪水,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均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正如科学家们担忧的,这个令人忧伤的夏天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继

续,未来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将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上的各种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都在比过去50年更常见。世界看上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7.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o村的Pita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堤,摧毁了他的家。“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

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是H.E.MaumoonAbdulGayoom(马尔代夫)于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的人生活在沿岸平原;

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处于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闷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估计,从1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陕。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会因海水环

流或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

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会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沿河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8.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9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

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

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

干旱事件增多。

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9。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

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产生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67%费量的

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人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0.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江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对粮食生产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

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他地方。”

每个物种皆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置,有些生物会有较强的适应力,或者说“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但考拉却只能在有桉树的地方生活。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

六七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现在已经可以确信一些蛙类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5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规模大。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

三、申论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中的画线部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给定资料7”中马尔代夫所作声明的理

解。(4分)

2.请用一句话,说说“给定资料3”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披露的数据说明

了什么问题。(3分)

3.请用一句话,说明“给定资料9”中科学家的论断反映了什么问题。

(3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二、给定资料 1.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

二、给定资料

1.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各国的利益,还关系到世界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非一地或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或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变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予以应对。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2.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赶赴桂林实地凋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

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

“我在这条江里开了46年的船,从没见过水这么浅,”年近六十、在龙船坪码头开船的李黄财喋喋不休地发起牢骚来。“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涨潮了,”李黄财说,“漓江水深至少都有1米多,你看看现在,许多河段只有60厘米深了。我的船小,吃水才40厘米,所以还能开, 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估计也要搁浅了。”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

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道:西南地区个别地区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给西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扶贫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因旱返贫的绝大部分是山区的农业人口。以云南为例,秋冬季节的干旱,导致云南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对当地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到他们15%的年收入。因此除了两百多万人因旱返贫,还有一千六百多万人贫困程度加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指出: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是132亿,这个损失是(根据贫困人口数)可以算出来的,像云南人均减少收入676元.它就导致了有一百万人返到贫困线下,就导致贫困人口从五百多万上升到了六百多万。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各省扶贫办搭建联合执行团队,将捐助的扶贫善款利用好,帮助因灾返贫农户渡过难关、恢复生计。

4.进入2010年7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过程频繁,在东北地区上空,仿佛修建了一座大喷泉,不断向地面喷洒雨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攻势下,东北多个地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纪录纷纷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厄尔尼诺才刚刚把影响气候的指挥棒正式交给拉尼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尼娜现象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7月1日至8月4日,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成至一倍。7月19日至22日,辽宁铁岭大部、新民、新宾、台安等地的降水量甚至比常年偏多1-2.3倍;7月30日至8月1日,新宾降雨量达到12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8月4日至6日,辽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72毫米,创造了1951年以来的极值。辽宁7月至今的降雨量已经达到317毫米.接近于辽宁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辽宁全年降水量为647.8毫米)。

从7月19日至8月6日,辽宁先后经历了三轮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分别为7月19日至22日,7月30日至8月1日,8月4日至6日)。从北向南、自西向东,三次大暴雨的袭击范围,几乎涵盖了辽宁全境。不管是全省平均降雨强度,还是部分地区的累积降雨强度,都创造了l9 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

通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辽宁夏季一般气温偏低,降水接近正常值或者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拉尼娜出现时,容易导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多。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辽宁已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写入实施方案,相信以上举措将对改善气候环境、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5. 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肃省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北山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北山上突发洪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沿着排洪沟两边修建的3个村庄的数百间房屋冲毁。

2010年8月8日下午,舟曲县城里最靠近北山的村子——月圆村(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基本上找不到完整的房屋。而在排洪沟的两侧,大部分的房屋要么被冲毁,要么被泡在水中,舟曲县城关一小在经过泥石流之后,只剩下了一栋教学楼,其余的教室和操场全部被冲毁;而城关镇政府的办公楼则被完全夷为平地。

泥石流灾害经过的是当地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21日,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6.当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正在熊熊燃烧。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专家称,俄罗斯的热浪和林火与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该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舟曲的泥石流灾难和全球其他诸多地区的异常天气,如南撒哈拉的严重干旱以及格陵兰岛彼德曼冰川出现大面积崩塌等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称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及面积”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警告未来会出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

虽然这些热浪、洪灾、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遥遥相隔,但很多科学家都坚信,在201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这些极端气候现象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也许一切都不是纯属巧合。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负责人阿斯拉尔(Ghassem Asrar)肯定地说,至少巴基斯坦大水和俄罗斯大火之间存在关联。

阿斯拉尔援引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这种关联主要是全球大气变率发生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变化,受到“封锁”和转移,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降水和异常高温。

不管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和亚洲国家的极端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个气象学上的明确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得到科学家公认的.即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有攀升态势。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基尔特。简·凡·奥德博朗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年夏天与过去60年相比显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经历着400年一遇的气温。有些地方甚至是千年难遇的高温。而巴基斯坦此次洪涝灾害也突破了80年来最严重气候灾害的纪录。

除了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水深火热”之外,芬兰也出现罕见高温,科威特被热浪席卷,南撒哈拉非洲地区严重干旱,波兰和德国东部发生洪水,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均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正如科学家们担忧的,这个令人忧伤的夏天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继续,未来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将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上的各种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都在比过去50年更常见。世界看上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7.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o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堤,摧毁了他的家。

“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主世界历史。”这是H.E.Maumoon Abdul Gayoom(马尔代夫)于日 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的人生活在沿岸平原; 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处于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从1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球平均速度更快。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会因海水环流或 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沿河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8.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9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干旱事件增多。

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9.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产生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 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67%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人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0.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江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二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对粮食生产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柄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他地方。”

每个物种皆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置,有些生物会有较强的适应力,或者说“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但考拉却只能在有按树的地方生活。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六七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现在已经可以确信一些蛙类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5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规模大。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请结合资料概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15分)

要求:准确、简明,200字以内。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了热浪、洪水、干旱、风暴的频率和强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4.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8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变暖的趋势还在加剧。全球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等,其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尤为严重。这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各国的利益,还关系到世界的公平和正义,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非一地或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或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无国界。面对全球变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予以应对。国际合作、携手应对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

2.昔日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

来到漓江,让人心痛不已:往两边看,偌大的漓江似乎变成了一条小溪,大部分河床已经裸露了出来,引得许多孩童在上面捡石子;往下看,漓江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来回穿梭的游船不时地拐弯以避开浅滩。在漓江天湖码头,一根硕大的防洪警戒柱“孤独”地矗立在江岸上,失去了江水的相伴,柱子底部已经裸露出来,沿着防洪柱往漓江里面走上几十米才能到水边。“江水每年都会到红色警戒线那个位置,”桂林市民杨代胜指着防洪柱向记者嚷嚷说,“你看看现在江水在哪里?与洪水期时比,江水少了90%以上。”

“我在这条江里开了46年的船,从没见过水这么浅,”年近六十、在龙船坪码头开船的李黄财喋喋不休地发起牢骚来。“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涨潮了,”李黄财说,“漓江水深至少都有1米多,你看看现在,许多河段只有60厘米深了。我的船小,吃水才40厘米,所以还能开,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估计也要搁浅了。”记者走上游船二层甲板,只见漓江河道中间已完全裸露出来,因水太浅,游船像在江底石子上踟蹰滑行。

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

西南五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导致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之外,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道:西南地区个别地区的旱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完全解除。近段时间又遭遇洪涝灾害,雪上加霜,给西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扶贫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因旱返贫的绝大部分是山区的农业人口。以云南为例,秋冬季节的干旱,导致云南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对当地人而言,可能会影响到他们15%的年收入。因此除了200多万人因旱返贫,还有1600多万人贫困程度加深。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指出: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是132亿,这个损失是(根据贫困人口数)可以算出来的,像云南人均减少收入676元,它就导致了有100万人返到贫困线下,就导致贫困人口从500多万上升到了600多万。

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与各省扶贫办搭建联合执行团队,将捐助的扶贫善款利用好,帮助因灾返贫农户渡过难关、恢复生计。

4。进入2010年7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过程频繁,在东北地区上空,仿佛修建了一座大喷泉,不断向地面喷洒雨水。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暴雨攻势下,东北多个地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气象纪录纷纷被刷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厄尔尼诺才刚刚把影响气候的指挥棒正式交给拉尼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尼娜现象将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7月1日至8月4日,辽宁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成至一倍。7月19日至22日,辽宁铁岭大部、新民、新宾、台安等地的降水量甚至比常年偏多1—2.3倍;7月30日至8月1日,新宾降雨量达到12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值;8月4日至6日,辽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72毫米,创造了1951年以来的极值。辽宁7月至今的降雨量已经达到317毫米,接近于辽宁全年降水量的一半(辽宁全年降水量为647.8毫米)。从7月19日至8月6日,辽宁先后经历了三轮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分别为7月l9日至22日,7月30日至8月1日,8月4日至6日)。从北向南、自西向东,三次大暴雨的袭击范围,几乎涵盖了辽宁全境。不管是全省平均降雨强度,还是部分地区的累积降雨强度,都创造了19 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

通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辽宁夏季一般气温偏低,降水接近正常值或者偏少;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拉尼娜出现时,容易导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多。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辽宁已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写入实施方案,相信以上举措将对改善气候环境、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5. 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肃省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突降暴雨,持续40多分钟,暴雨引发北山两条沟系特大山洪泥石流。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北山上突发洪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沿着排洪沟两边修建的3个村庄的数百间房屋冲毁。

2010年8月8日下午,舟曲县城里最靠近北山的村子——月圆村(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基本上找不到完整的房屋。而在排洪沟的两侧,大部分的房屋要么被冲毁,要么被泡在水中,舟曲县城关一小在经过泥石流之后,只剩下了一栋教学楼,其余的教室和操场全部被冲毁;而城关镇政府的办公楼则被完全夷为平地。

泥石流灾害经过的是当地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21日,在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6.当巴基斯坦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正在熊熊燃烧。联合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专家称,俄罗斯的热浪和林火与巴基斯坦的世纪洪灾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该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我国舟曲的泥石流灾难和全球其他诸多地区的异常天气,如南撒哈拉的严重干旱以及格陵兰岛彼德曼冰川出现大面积崩塌等气候事件。世界气象组织称这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波及面积”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警告未来会出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

虽然这些热浪、洪灾、泥石流和冰川坍塌看上去都天各一方,遥遥相隔.但很多科学家都坚信,在2010年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这些极端气候现象之间并非毫不相干,也许一切都不是纯属巧合。

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负责人阿斯拉尔(Ghassem Asrar)肯定地说,至少巴基斯坦大水和俄罗斯大火之间存在关联。

阿斯拉尔援引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说,这种关联主要是全球大气变率发生改变。简单地说,就是大气层的气流发生了变化,受到“封锁”和转移,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降水和异常高温。

不管同时发生在俄罗斯和亚洲国家的极端气候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个气象学上的明确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得到科学家公认的,即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范围、频率、强度都有攀升态势。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基尔特?简?凡?奥德博朗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今年夏天与过去60年相比显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在经历着400年一遇的气温。有些地方甚至是千年难遇的高温。而巴基斯坦此次洪涝灾害也突破了80年来最严重气候灾害的纪录。

除了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水深火热”之外,芬兰也出现罕见高温,科威特被热浪席卷,南撒哈拉非洲地区严重干旱,波兰和德国东部发生洪水,中国甘肃、四川和云南均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正如科学家们担忧的,这个令人忧伤的夏天给人最重要的启示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继续,未来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将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上的各种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都在比过去50年更常见。世界看上去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7.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来自Betio村的Pita Meanke站在一棵树旁,那次巨大的浪潮,冲垮了防波堤,摧毁了他的家。

“马尔代夫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世界历史。”这是H.E.Maumoon Abdul Gayoom(马尔代夫)于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70%的人生活在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处于沿海或位于河口。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估计,从19 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到34厘米。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

值得留意的是,海平面不是全球一致地变更。不同的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会因海水环流或风压而有所不同。所以评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时,亦需要留意暴风浪以及大潮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轻微的海平面上升,也会带来严重破坏。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渔业、珊瑚礁、环礁、野生生物栖息地均会受到威胁。面临洪灾、海水入侵、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沿河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8.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9月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成为与会多国专家学者关注、讨论的焦点。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国玉称,目前多数研究显示,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上极端冷(如低温、寒潮、霜冻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明显减少,而极端暖(如高温、热浪、暖日等)事件发生频率一般显著增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多数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极端干旱事件增多。 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认为,是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

9.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坐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产生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 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人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0.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江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闾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 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 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亚洲大部分地区及美国的谷物带地区,将会变得干旱。在一些干旱农业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只要全球变暖带来轻微的气温上升,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全球变暖的细微改变,对粮食生产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稻米对温度剧变的敏感性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晚间最低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华氏1.8度),稻米收成便会减少10%。值得警惕的是,稻米是全球过半人口的主要粮食,所以全球变暖的轻微的变化可带来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高温、干旱、虫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业作物均以下降为主,到21世纪后半期,产量最多可下降37%。同时全球变暖会对农作物品质产生影响,如大豆、冬小麦和玉米等。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程度加,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总之,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生物——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他地方。”

每个物种皆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置,有些生物会有较强的适应力,或者说“能屈能伸”。例如老鼠和狗能在很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但考拉却只能在有桉树的地方生活。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未来

六七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现在已经可以确信一些蛙类的灭绝与气候变化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5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规模大。而唯一的预防方法,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

三、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谈谈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面对气候变暖应如何担起自己的责任。(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5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风电的优点有()。

A.无温室气体排放

B.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C.在陆地上或海上都能建设

D.增加了国家能源生产的多样化

点击查看答案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简答题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