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18***192 发布时间:2022-01-06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参考答案
简答题官方参考答案 (由简答题聘请的专业题库老师提供的解答)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网友提供的答案
位网友提供了参考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A,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2.22%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2.22%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2.22%
匿名网友[77.***.***.92]选择了 D
1天前
匿名网友[152.***.***.216]选择了 A
1天前
匿名网友[8.***.***.167]选择了 C
1天前
匿名网友[2.***.***.125]选择了 C
1天前
匿名网友[221.***.***.32]选择了 B
1天前
匿名网友[105.***.***.96]选择了 A
1天前
匿名网友[168.***.***.131]选择了 A
1天前
匿名网友[48.***.***.57]选择了 D
1天前
匿名网友[121.***.***.159]选择了 B
1天前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孔子。()

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孔子。()

参考答案: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荀子

C.李斯

D.孟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 治.西方重法治”,将

A.A.礼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B.B.传统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C.C.中国文化与礼之间的密切关系

D.D.“礼”与“法”的不同之处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为什么说袁复礼先生是《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先驱?

A.最早参加了中瑞科考团

B.第一次指出中国的下石炭世地层

C.首次发现了“袁氏”恐龙化石

D.第一次把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结合起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15年12月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模块61题答案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群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但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2015年12月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模块61题答案

作者反驳了以下哪种观点?()

A. 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糟粕

B. 文化昌明时代社会治理更为完善

C. 中国历史上没有法治

D. 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本题为单选题,请给出正确答案及解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东西方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西方奴隶制国家,特别是在希腊、罗马,建立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土地私有制代替了土地公有制,其法律制度具有“私法奴隶制”的特点。

B.东方奴隶制国家,无论是阿拉伯、波斯、印度还是中国,则不存在土地私有。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法律制度多表现为规定不同等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的“礼”、“刑”的发达,重刑轻民。

C.西方封建国家教权与皇权对立,于此相适应形成了教会法与世俗法的二元论。

D.东方封建国家,特别在中国,皇权至高无上,不受任何权力约束,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过具有相互抗衡的管辖权的多元法律制度的局面。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强调将国家,政府与政治领袖都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

A.法理

B.法礼

C.法治

D.法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关于法治问题有如下观点:①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权威;③中国建立法

关于法治问题有如下观点:

①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

②法治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高权威;

③中国建立法治国家,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④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的正当性。下

列哪一选项所选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人治和法治有多次争论,其中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古代儒家

B.中国古代法家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点击查看答案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简答题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