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brucemx 发布时间:2022-01-06
[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念是()

A.儒家的民本思想

B.法家的民本思想

C.道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
简答题官方参考答案 (由简答题聘请的专业题库老师提供的解答)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网友提供的答案
位网友提供了参考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0.***.***.16]选择了 B
1天前
匿名网友[152.***.***.125]选择了 D
1天前
匿名网友[86.***.***.160]选择了 C
1天前
匿名网友[38.***.***.114]选择了 C
1天前
匿名网友[194.***.***.109]选择了 B
1天前
匿名网友[120.***.***.56]选择了 B
1天前
匿名网友[125.***.***.182]选择了 D
1天前
匿名网友[128.***.***.226]选择了 A
1天前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念是()A.儒家的民本思想B.法家的民本思想C.道家的民本思想D.墨家的民本”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

A. 内儒外法

B. B.外儒内法

C. C.以德治国

D. D.以法治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即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这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以法家思想为依托

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

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15年12月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模块61题答案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群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但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2015年12月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模块61题答案

作者反驳了以下哪种观点?()

A. 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糟粕

B. 文化昌明时代社会治理更为完善

C. 中国历史上没有法治

D. 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本题为单选题,请给出正确答案及解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

A.“仁政德治”

B.“修身养性”

C.“礼义廉耻”

D.“性善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秦以法术为政治指导,汉初“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成为“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依据,武帝之后,儒术独尊,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

A.法家退出政治舞台

B.儒法合流开始形成

C.治国理念因时而变

D.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宋以来某些统治者曾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三教合一的文化特点

B.古代统治者重视引导人们信仰宗教

C.儒、释、道受到古代统治者同等礼遇

D.古代统治者治国理念因循保守少有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A. 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简答题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