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07
[判断题]

化学教科书是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

参考答案
简答题官方参考答案 (由简答题聘请的专业题库老师提供的解答)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网友提供的答案
位网友提供了参考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7位网友选择 ,占比70%
  • · 有3位网友选择 ,占比30%
匿名网友[84.***.***.0]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241.***.***.124]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27.***.***.29]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59.***.***.217]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211.***.***.23]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41.***.***.96]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77.***.***.156]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146.***.***.189]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141.***.***.129]选择了
1天前
匿名网友[67.***.***.56]选择了
1天前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化学教科书是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的“教学提示”包括()。 ①教学策略 ②学习活动建议 ③情境素材建议 ④教学与评价建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材料三:教科书“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第一课时)”所呈现的内容:

一、中和反应

【实验】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在上边的实验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

可以发现,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今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都可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H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摘自某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第十单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本课题的有关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国内外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主要有()。

A、“学科中心”模式

B、“社会中心”模式

C、“融合型”模式

D、“学科中心”模式、“社会中心”模式、“融合型”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是()。

A、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科学探究和探究学习、注重精简内容与调整难度、加强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拓展课程内容的来源和范围

B、教科书是各章与节设计的融合、理论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编排的结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的渗透、编写线索的特色、使用策略

C、从化学视角探讨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问题、利用教科书栏目转变教学方式

D、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模块整体的创新性、核心内容的针对性、内容构建的科学性、栏目设计的探究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 )。

A、指导性文件

B、参考性文件

C、选择性文件

D、评价性文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人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生:发光、放热等。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生:氧气。师: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针对本节课设计10分钟测试题。(4)对本节课进行学习评价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的"水的净化”一课的部分教学设计材料。[教法]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境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形成情境线。在每个情境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流程图]呈现自然界浑浊的水,提出除去杂质的问题一实验:明矾净水(沉淀)一探究活动:过滤——掌握过滤装置与操作程序一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仍非纯水一引出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实验:区别软水与硬水——了解软水与硬水的特征一硬水的软化方法一提出问题:如何获取纯净水一实验:蒸馏水的获取——了解蒸馏装置与主要操作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净水方法的综合利用过程)一消毒方法(化学变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你如何理解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请谈谈这几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点。(4)实验室过滤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板书是在讲授过程中按步骤、分阶段地把教学信息呈现在黑板上。请对本节课进行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有关"化学肥料”的教学设计片段。
点击查看答案
重要提示: 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查看《购买须知》>>>
重置密码
账号:
旧密码:
新密码:
确认密码:
确认修改
购买搜题卡查看答案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购买须知》
请选择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点击支付即表示你同意并接受《服务协议》《购买须知》
立即支付
搜题卡使用说明

1. 搜题次数扣减规则:

功能 扣减规则
基础费
(查看答案)
加收费
(AI功能)
文字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0/每次
语音搜题、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单题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2/每次
整页拍照识别、查看答案 1/每题 5/每次

备注:网站、APP、小程序均支持文字搜题、查看答案;语音搜题、单题拍照识别、整页拍照识别仅APP、小程序支持。

2. 使用语音搜索、拍照搜索等AI功能需安装APP(或打开微信小程序)。

3. 搜题卡过期将作废,不支持退款,请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恭喜您,购买搜题卡成功 系统为您生成的账号密码如下:
重要提示:请勿将账号共享给其他人使用,违者账号将被封禁。
发送账号到微信 保存账号查看答案
怕账号密码记不住?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定微信,开通微信扫码登录功能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 微信扫码关注简答题 -
请用微信扫码测试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简答题
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TOP